被窃取的内驱力
文|李雪
01
被窃取的内驱力
父母努力鸡娃培养孩子,仿佛孩子优秀了父母就幸福了,让孩子优秀是妈妈全部的人生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内驱力,全部要被寄生物妈妈吸走,变成妈妈的人生目标。用孩子生命力的枯萎,换来妈妈自恋的满足。
而且,鸡娃鸡得“好”,孩子确实会在一段时间如父母所愿。然后,废掉。
废掉的时间段不同,有的中学就废掉了,有的能撑着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毕业后废掉。有的甚至能找到好工作,然后在最好的年华跳楼自杀。
自杀,仅仅是因为生命力枯竭了,做任何事情都找不到“存在感”,没有发自内心的渴求和喜悦,如同行尸走肉。精神已经死掉太久,肉体也该跟上了。
被偷走内驱力的孩子,除非经历深刻的自省,否则即便活到老,也注定是平庸无力的一生。
因为,卓越的创造力只能来自内驱力。
做为家长,你想要啥,就发展自己去。别盯孩子,你的孩子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毕竟,别人的家长们,正哭着喊着把自己家娃往起跑线后面拽,甚至骑孩子身上吸孩子血,生怕孩子自由奔跑……
02
残存的内驱力
我妈对我的摧毁是厉鬼地狱级别的,所以我的身体一直处在接近报废的状态,气非常弱,大部分时间都瘫着。
了解我身体状况的人都很惊讶,为啥我还有赚钱能力?这要得益于,妈妈对我的轰炸式摧毁中,唯独漏掉一块毁得不算太彻底。
也就是,我妈由于大量时间沉浸在她偏执仇恨的妄想世界里,很少盯着要求我学习上进。我考年级第一,也丝毫不能讨来妈妈的欢心。
无论我的成绩如何,在我妈那里结果都一样:没有人会喜欢你,幸福是不可能的,你怎么还不去死。
这一点上,我妈相当有“平等心”。
于是,我学习探索事物的内驱力得以幸存了一些,没有被妈妈完全偷走毁掉。仅仅是幸存这一小块,就足以让我显得“与众不同”,能够靠智力混口饭吃。
为啥幸存这一小块就能让我脱颖而出?因为中国家长们最热衷于培养孩子,毁的就是孩子的内驱力,没有内驱力,逻辑智力就会破碎不堪。
所以,只要具备正常的逻辑智力水平,就是人群中耀眼的天才。至少在我这一代人里如此。
如果跟这一代雪粉娃们相比,我的智力就很平庸无奇了。
微博搜索话题 #雪粉的娃# 也许有惊喜。🧡
03
写给试图自杀的孩子
以下摘自《少年跳桥,死于母亲的精神虐杀》作为辅助阅读,每次写到孩子自杀的话题,都希望这些孩子可以看到下面这段。
所有想要自杀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表达想死的愿望,尤其是妈妈。也就是说,真正想死的是妈妈,孩子本身并不想死,但是孩子分不清:其实自己是在背负父母的潜意识。
有一种家庭里,通常父母看上去情绪还算“平稳”,过着正常的生活,家里也没有特别恶劣的事情,但是孩子三天两头会想到自杀,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
但是如果深入的跟父母聊,你会发现父母的生命空洞而麻木,机械地做着该做的事情,忙着“正常的生活”上班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照顾老人等等,自己成了生活的工具。几乎没有感受力,没有自己享受的事情,没有喜悦,没有“自己想要什么”只有“我应该做什么”。
这样的生活,内在是极其煎熬的,但是父母用麻木隔离的方式逃避,敏感的孩子就替父母背了过来,替父母去死,并且真切的觉得就是自己的生命了无生趣。
原本,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很多未知等待去探索,每个孩子都很好奇这个世界,都想要活下去。
几乎每个童年不幸的孩子都抱有这样的妄想:只要我足够惨,爸妈就能了解到我的痛苦了。自残、自杀,把自己身体搞坏,学业事业搞坏,就为了让父母意识到他们对你的伤害。
Stop it!别这样了!
第一,父母不但不会因为你的自残而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反而会把你钉在“有病”的耻辱柱上:看,我们如此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这样回报我们!我们太不幸了!
所以请不要再那么傻地主动扛起“有病”的标签。
第二,父母会吸食你的痛苦以获得隐蔽的快感。当你被父母逼到自残时,父母会感受到身心的释放,快感甚至让他们抑制不住嘴角上扬。所以父母经常抓住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反复逼孩子直到孩子崩溃自残才行,就是为了吸食这口快感。
所以请不要再那么傻地供父母吸食你。
那么,有这样的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如果你还在上学,尽量去住校。虽然大部分学校住宿环境确实不好,但也好过被父母吸食能量。
第二,如果你已经毕业,搬出去。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独自存活,那只是能量被父母吸食的结果。没有人吸食你,你会多出很多能量养活自己。
第三,如果你有稳定的觉知力,并且想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定力,那么你可以尝试,在父母歇斯底里又来攻击你的时候,直视对方,面带微笑,不入戏,没有敌意,也没有要改变父母。
过程中可以辅以念佛持咒,或者念你喜欢的箴言等,来帮助保持定力,让先哲们的智慧加持你,超然于人间剧情之外。这是一条通往证悟的道,如果能做到,你会感恩父母给你这样的修炼场,甚至对他们升起大慈悲心。
烦恼即菩提,当你保持觉知面对它的时候。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林诗野
辅 助 阅 读
《 会痛的,不是爱 》
《 父母,不要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 天才是保护出来的,不是教导出来的 》
《 走出一个深藏的剧情,不是一触即达 》
《 幸福感不是全能感,而是安全感 》
《 自信和自卑,是一对儿妄想 》
《 无力爱孩子的父母,如何去爱孩子 》
《 爱与自由,女性自主,不是手段伎俩 》
初 心 商 城
李 雪 直 播
点开这颗跳动的心,来初心社区,看李雪直播,向老师们提问,唠唠你的人生故事。初心心理社区,咱自己的心理社区。